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全民阅读”连续12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念深入人心、举措走深走实。
阅读可以让人获取知识、启迪智慧、提升素养,是促进民族精神成长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阅读,人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在思想碰撞中拓展认知边界;通过阅读,人们能够涵养心性、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境界。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必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一个崇尚阅读的社会,必将展现出蓬勃的文明气象。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学创作与普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团结带领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持续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学传播体系,培育更多文学爱好者组织、阅读推广人,引导更多作家成为全民阅读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牢牢把握“文化为民”的价值导向,做好统筹规划,提升活动效果、优化资源配置,擦亮“书香社会·悦读文学”品牌;主动拓展文学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空间,努力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深化与影视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的交融交汇,发挥文学母本作用,推动文学向电影、电视剧、戏剧、游戏、网络视听等跨界转化,焕发新的光彩。
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承载着审美启蒙与人文教化的双重使命。在认识层面,文学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和艺术真实的呈现,构建起观察社会、理解人性的审美棱镜;在价值维度,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超越时空界限,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持续滋养着读者的精神世界。从《诗经》的“兴观群怨”到现代文学的多元探索,文学始终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参与着民族精神的建构,可以反映出人民情感、社会风俗和时代景象,还能塑造社会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全民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持续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学阅读资源和服务。全民阅读季是深化全民阅读的实际举措,通过邀请全民阅读推广人走进校园、进社区、进书店和图书馆与读者面对面,再加上举办万人大讲堂、科幻文学论坛、文学创作交流会、文学地域性传承与创新性突围座谈会、文学公开课等形式,有助于让文学直抵基层、直达人民群众。
阅读,让社会在文化的滋养中进步,让国家和民族更加坚定自信、走向繁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要系统推进全民阅读,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优化阅读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推动阅读与教育、科技、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走近人民群众,为书香中国建设贡献新时代文学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邱华栋)